2025-10-17
314次
字體
地球村的農業競賽如火如荼,其核心是農業裝備的智能化、綠色化、數字化。農業裝備的智能化、成套化、復式作業能力、集成化水平,成為各國反復爭奪的制高點。本文擷取農業資源相近四國,進行中美俄印農機化比較研究,旨在認清現狀,找出我之短板,促進我農機制造業加快技術創新與進步,實現由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。
一、中美俄印耕地面積比較
1、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一
印度擁有約 27 億畝的耕地,占全球總耕地面積的 9.6%,在全球耕地面積排行榜上位居前列。印度農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耕耘,但印度人口眾多,人均耕地面積不多,超過一半的人從事農業生產。該國農業光熱水地資源豐富,發展條件堪稱第一。但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,機械化水平不高,且農村貧困問題突出,農民收入低,投入農業生產的資金不足,農業生產效率不夠理想,還常受自然災害影響,缺乏完善的現代農業體系,農作物產量易受旱澇災害沖擊。不過,現在印度政府重視農業科技創新,成立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來研發和推廣農業高新技術。
2、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二,卻是世界第一農業強國
美國耕地面積約 22.8 億畝。此前很多媒體報道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一,其耕地面積常與印度不相上下。美國農業舉世聞名,是農業強國。除了耕地面積大,其農業科技領先,機械化程度高,管理先進,產出效率驚人。美國中西部是得天獨厚的農業種植區,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耕作。美國農民利用衛星定位、無人機監測等高科技手段,實現農田管理的精細化、智能化,可通過手機或電腦實時監測農田狀況并精準作業。美國農場規模大,類似現代化農業企業。但隨著新興農業大國崛起,美國農業面臨的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。
3、俄羅斯受俄烏戰爭拖累,農業發展受限
俄羅斯耕地面積為 18.26 億畝,在世界排名中較為靠前。不過,俄羅斯大部分國土位于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,氣候嚴酷,土地多被凍土和森林覆蓋,難以開發利用,主要農業區集中在南部的歐洲部分,特別是東歐平原和北高加索地區,這里氣候相對溫和,土地肥沃,烏克蘭的黑土地就在此區域。蘇聯時期,農業集體化運動曾使糧食產量大幅提升,但也導致農業發展效率低下,農民積極性不高。蘇聯解體后,俄羅斯農業一度陷入困境,如今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小麥出口國,糧食出口遍及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。但俄羅斯農業發展也面臨嚴寒氣候、不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、相對落后的農業科技水平等問題,并且近年來與西方國家關系緊張,農業的出口和國際合作受到一定限制。
4、從耕地質量看,中國世界第四,但卻是糧食生產世界第一大國
中國耕地面積約為 19.14 億畝,比俄羅斯多一點,但比美國少一些。雖然排名不是第一,但中國耕地資源豐富。南方的丘陵地區和四川盆地,氣候溫暖濕潤,適合農業生產,這些地區耕地面積雖不如北方平原廣闊,但單位面積產量高,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產區。中國農業的一大優勢是有勤勞智慧的農民,他們世世代代耕耘在這片土地上。(轉自農機1688網站)